专家: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
□记者 李荣 上海报道
11月19日在沪召开的专家重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进步基础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提升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设施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等专家说,性已现实需求基础设施是专家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进步基础国内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提升交通、设施能源、性已现实需求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专家重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基础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新要求,提升“韧性建设”应运而生,设施成为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性已现实需求关键词。因此,应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开展研究,全面认识和解决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升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水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助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
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是中国工程院打造的知名学术活动品牌。论坛围绕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发挥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此次论坛聚焦了韧性城市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城市韧性基础理论、交通系统与生命线基础设施韧性、地下空间韧性、大跨/高层结构韧性4个专题,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来自同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研究人员认为,重大基础设施的设施网络,设施质量,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新时代的1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进入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筑牢安全屏障,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都成为现实需求。
近年来,同济大学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紧盯制约国家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发挥学科群的优势,培育组建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同济WCTRS国际交通研究中心,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学科创新基地。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全力服务我国新基建发展和韧性工程科技的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热点)
- (中国这十年)辽宁奥运冠军数量全国第一 为中国体育“添彩”
- 辽宁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 农业机械显身手
- 底部信号来了 公募机构扎堆自购
- 互联网大厂跑马圈地虚拟数字人,千亿市场爆发至少还要等上5年?
-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超1.7万亿
- 浙江绍兴越城区:“房产契税地方留存部分50%补贴”政策延长至年底
- 宗校立:美元调整继续 找寻正确应对方法
- 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香港开启“抢人才”模式
- 中国99%咖啡产自云南 每年提供40.5亿杯咖啡
- 马斯克称3万瓶“烧焦的头发”香水已售罄,创收2160万元
- 连月“销量为零”、业务难以为继,现代汽车考虑出售在俄工厂
- 陕西金控集团党委书记刘红旗:坚持金融创新和改革 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助推实体经济的强大引擎
- 苏宁易购在内江中院被申请破产?回应:案件不涉及苏宁易购集团,申请人与苏宁易购并无债权债务关系
- Meta收购三家工作室,VR游戏能为造梦元宇宙增益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