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晶华新材实控人收警示函 违规占用资金不分有意无意
每经评论员 黄宗彦
近日,每经(SH603683,热评人收股价9.27元,晶华警示金市值20.13亿元)发布公告称,新材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实控副董事长、函违副总经理周晓东,规占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晓楠,用资意无意财务总监尹力,每经董秘潘晓婵等四位高管收到了上海证监局出具的热评人收《警示函》。涉及事由为两年前实控人违规占用公司非经营性资金,晶华警示金且未及时披露。新材
根据《警示函》,实控2020年6月8日,函违晶华新材子公司江苏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5000万元资金拆借给第三方公司上海浦银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规占借款金额占晶华新材最近一期(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6.32%。这笔借款又于当日被划转至周晓东账户,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关联交易,而这笔借款直到2022年3月31日才补充披露,违反了相关信披规定。
对此,周晓东曾于今年7月份接到上交所通报批评时辩称:“自己在主观上没有占用公司资金的故意,也不想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事后在公司自查过程中,主动将自己与上海浦银之间的往来借款告知公司及相关人员”。其余高管也分别辩称,对该笔借款的发生并不知悉,且所占用资金已归还,未造成损失。
笔者认为,晶华新材四位高管,尤其是当事人周晓东的说辞不具有说服力。首先,其在以第三方公司借款为由,挪用公司资金且知情不报,已经构成违规的客观事实以及主观上的欺骗和隐瞒,这就是有意为之;其次,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滥用职权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不仅对公司不负责,也是对全体投资者的一种伤害,可能招致外界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质疑,并对公司信用和投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最后,这四位高管强调“资金已归还,未造成损失”,并没有认识到错误,缺乏上市公司高管应有的职业素养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对日后的管理也有可能埋下隐患。
实际上,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的现象,在A股市场并不罕见,也是监管层重点打击的行为。从性质上来说,违规占用资金与违规对外担保相似,背后多牵扯千丝万缕的关联交易,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为上市公司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实际上,现金流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公司日常经营和周转,导致业务停滞;如涉及占用资金较大,又被用作大股东解决债务、质押或者附属企业经营问题等,则有可能无法及时归还,造成上市公司被戴帽,公司业绩被拖垮等后果。
笔者认为,目前监管在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上已颇具成效,但要进一步防范和杜绝违规占用资金和违规对外担保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加大惩戒力度。比如,针对长期不归还资金的当事人,可记入诚信档案,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搭乘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等一系列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应追加刑事责任。对于公司内部,应加强审计和监督流程,在资金和公章使用上,设立多重审批制度,确保交易合规透明。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提高公司信披质量。只有多措并举,形成内外合力,才能不断完善A股制度,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知识)
- 11月LPR按兵不动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 中建系房企全面“进京” 再度牵出9年前的内部不竞争约定
- 洗手液未取得备案就生产上市 厦门“帝尔特”被处罚2万元
- 泽达易盛收监管工作函连带保代 东兴证券保荐还唱多
- 今起进返京人员实行落地“三天三检”
- 深圳市国资委通报网传视频涉及“国企书记”事件初步核实情况
- 美媒:无视美国干扰,中国继续推进“世界最大贸易协议”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 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是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解决方案
- 上实城市开发11月21日斥资约88.4万港元回购160万股
- 水利部: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拓宽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 亚马逊高管呼吁平台卖家反对美国反垄断立法 遭大多数卖家拒绝
- 北京发布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响单位可缓缴
- 新加坡警方:正在调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
- 比亚迪股东大会: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需要以“快”制胜,智能化将打通所有核心技术